有好一陣子了,一百多個電視頻道,居然有近九成是我都不會轉台的。就轉台頻度來看,次數最多依序是「體育台→電影台→新聞台→日本台」。但就綜藝節目而言,每個星期五晚上21:30的「超級星光大道」以及星期天20:00「快樂星期天」這兩個節目是必看的,尤其最近所謂的「星光幫」爆紅,我們來看看,這兩個節目有啥不同,且前者為何較能引發討論呢?從行銷的角度來看看吧。。。
1.商品定位之節目本質
超級星光大道:透過一連串歌唱比賽篩選出超級巨星,透過不限年齡與身份的主動報名,透過不同主題一關關的篩選,最後比出冠軍。評選面向較全面,包括造型、各種歌路、舞台效果等,綜藝成份較多。
快樂星期天:透過校園巡迴徵選歌唱高手,經由月冠軍、季冠軍、敗部復活等階段,得出年度總冠軍。本質上重視歌唱面的各種專業評選,較為單純而不花俏。
勝:超級星光大道-畢竟是綜藝節目嘛。
2.觀眾群範圍(消費者)
超級星光大道:因為參賽者不限年齡,雖然都很年輕,甚至包括13或15歲的小學生,但觀眾群的年齡層分佈得較廣,也包括較多的上班族。
快樂星期天:訴求的是「校園割喉戰」,參賽者只限大專院校學生,很直接地挶限感到興趣的觀眾群。
勝:超級星光大道-觀眾多才能有收視率。
3.節目設計
超級星光大道:較為靈活。為了讓參賽者能成為全方位的巨星,關卡的設計也需要很多元,包括指定快歌、老歌、自選、跟藝人合唱、相互PK、踢館PK賽等,每週都有不同的主題,除了有新鮮感外,高潮可以一波接一波。還有時尚大師為之量身打造造型,還拍專屬沙龍照。
快樂星期天:較為單調。就像是純粹的歌唱比賽,學生各種不同的青澀表現會讓人感到有趣外,曾經引發討論的就是三位評審(黃舒駿、小松、小柏這三位專業音樂人)的專業毒舌是這節目的招牌,節目內容就只是唱歌與評論,而評論的時間還較多哩。
勝:超級星光大道-觀眾總喜新厭舊,有越多樣的元素會越能吸引人。
4.評審陣容
超級星光大道:固定班底有袁惟仁(歌唱技巧)、黃韻玲(音質素養)、Roger(時尚大師),其他評審會依專長的不同請不同的評審,如製作人、資深實力派或創作型歌手等,不只是評審,還會提供許多他們自己的親身經驗,作為給參賽者的好建議,同時也能讓參賽者越來越成長。同時也可給觀眾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快樂星期天:從頭到尾就是固定那三個人一搭兩唱,且樹立個別風格,以相當專業的音樂術語作為評審內容,如Pitch準不準、尾音處理、音頻、真假音轉換等,也用了許多「譬喻」來增加評語的可聽度。不過,每次都是同樣的人,聽久了大概都知道特定的語庫,自然會有些退鮮度。
勝:超級星光大道-不只是人多勢眾,新鮮感還是很重要的。
5.節目靈魂-主持人
超級星光大道:陶晶瑩,歌手、演戲、廣播主持、節目主持多重身份。由於機智反應極佳、主持經驗豐富、具有多重才華,主持tempo跟氛圍都拿捏得當,也知道如何製造效果及笑果,就連催淚也是功力深厚呀。不論是跟參賽者或跟評審的互動或穿針引線,都讓人覺得讓整個節目沒有冷場。也難怪製作人王偉忠及詹仁雄會找她當主持人。
快樂星期天:李明依,曾是歌手,但早轉為演戲,後專職節目主持。由於節目中,評審角色較為吃重,主持比重就較顯得不重要,所以每次她要說什麼話都屈指可數了,不是「恭喜過關」、就是「三個燈全亮,淘汰」,講純為「串場」有點過份,但總會讓人覺得這個角色有點多餘,到底是評審搶了風采還是主持功力較差可能不是很重要,但少了活絡氣氛的功能,實在有點可惜。
勝:超級星光大道-有沒有讓節目活起來實在是顯而易見。
6.催淚程度
超級星光大道:不知為何?這些「星光幫」超級愛哭,但哭的原因是因為「友情」,彼此雖然是相互競爭,但卻建立很深厚的感情,像是戰友、也像兄弟姊妹,每每有人被淘汰,一堆人就開始飆淚,不捨的擁抱、啜泣的送別歌、超齡的感言,有時連主持人跟評審也一起掉淚。你我都知道,日韓劇之所以感人且收視高,就是劇情總能教人感動得無法自己,這節目根本就跟日韓劇的效果一樣,有人飆了淚,就會吸引更多人一起來飆。真不曉得是製作單位是刻意創造出來的,還是無心插柳呢?
快樂星期天:通常都是參賽者掉淚,有挑戰失敗時覺得不夠努力或有負期望的淚,也有驚險過關感動不已的淚,有時還有家人看著自己小孩很是努力的驕傲之淚。較屬於個人的情感,張力就顯得較小一些,不夠催淚就不夠好看了。
勝:超級星光大道-觀眾就是喜歡看人哭得淅瀝嘩啦的。
7.活動設計
超級星光大道:有跟當紅的無名小站合作,透過部落格平台跟很多人溝通與互動。透過中天、中時等中視集團媒體炒作新聞,也辦一些公關活動,也讓參賽者可以上通告曝光。連「全民大悶鍋」也跟著模仿起來了,雖然製作人都是王偉忠,但可想而知的爆紅程度。算起來,在活動的運作上,較為靈活,話題性可以不斷地延續與創造。
快樂星期天:有製作公司的官方網站,但沒有其他相關活動,我想畢竟是因為參賽者是學生,本來就不太適宜有過多的商業活動。後來知道收視率實在不太好,也加入與唱片公司合作搞個「單取錄製資格賽」,為年度總冠軍賽暖身。但整體而言,在活動的衍生度上,相當有限。
勝:超級星光大道-有心炒作當然會有話題性囉。
8.口碑效應
超級星光大道:一堆上班族都成了「星期五星光症候群」,上班日從星期一開始討論節目內容,且開始期待這星期五的到來;一堆人已經將星光幫唱過的歌製成MP3到處分享與播放;「楊宗緯」成為超紅的話題人物;短短幾個月就能刮起這樣的旋風,真是可怕ㄚ。
快樂星期天:感受不到有任何口碑效應,該節目還是平平淡淡地進行著,或許在校園裡有一定歡迎度而我感受不到吧。
勝:超級星光大道-從新聞版面多寡就知道啦。
總評
哇!「超級星光大道」在我的主觀意識下,大獲全勝,「勝勝勝勝勝勝勝勝」連八勝。
個人覺得關鍵成功因素在於「創意」。同樣是歌唱比賽性質的節目,像以前的五燈獎、亞洲新人大賽等節目,就很單純。但要是融入了觀眾喜歡的元素,如PK的廝殺快感,有強者越強的期待感;如連續劇的漸入高潮感,有悲歡離合或超乎預料的劇情發展等,就會賦予這節目截然不同的感覺。
其次就是節目元素的「品質」,品質是由很多構面組成的,包括許多軟體跟硬體,如果沒有保持在相當的水準之上,有些元素相對較差的話,就會讓觀眾的感覺有所打折,像我個人每每看到快樂星期天主持人講話的時候,都很想快轉。
就節目製作上,「超級星光大道」的確較優,我想光是資源的起跑點上就佔有優勢了,「快樂星期天」也是非戰之罪,我想其製作人與團隊應該早有因應對策,而這樣的良性競爭,一定會引發更多創意,到時候,身為觀眾的我們就有福啦。
今天星期三,再兩天才能再收看「超級星光大道」,這集會是什麼型態呢?好期待ㄋㄟ。。。。。
2007/6/6
- Jun 06 Wed 2007 18:26
超級星光大道vs快樂星期天之超級比一比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