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01
降低流動率,提高獲利力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確是21世紀的特色。不論經濟景氣持續低迷,政治的紛爭不斷,族群撕裂,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崩潰,投機份子增多,想一夜致富的人越來越多,因而不務正業的人充斥街上,好逸惡勞的人俯拾皆是。
吳景部卻是這個亂世的中流砥柱,堅信努力會獲得酬報、誠實待人會得到尊敬。所以,自從他自我創立成功營業處,經營人壽保險業務以來,業績持續上升,拜社會動盪不安的情況下,失業人口增多,而吳景部就順勢而為,不斷增員,再加上短期的培訓,一群80名的財務顧問師,為這個成功營業處立下了汗馬功勞。
保險這個行業,漸漸走出傳統的「拉保險」形象,而以協助被保險人進行終身財務規劃,兼併投資理財的服務,進行遺產稅的規避、並以保險來確保幸福,大談風險管理。這幾年下來,吳景部所領導的成功營業處,雖已創下了可觀的業績,但是人員的流動,卻給吳景部帶來了莫大的困擾,因為一位財務顧問師的養成需要耗時半年以上,培訓的費用加上其他雜費,使得成功營業處的獲利大幅縮水。
回顧過去一年來的人員流動,他發現流動率竟然高達50%,他將這麼高的流動率做了分析,得到了如下的結論:人員的流動因為個人因素如健康出狀況、家庭父母健康變故、夫妻感情出岔、子女升學受挫、移民國外、配偶高升或外派他國、配偶失業等因素而造成離職的個案,幾占一半。另外一半卻是工作的不適應症所引發的離職,例如培訓時間太久,業績始終在低檔徘徊,因而萌生去職。也有一大部分的人,對於保險的價值還沒有認定,心神不定,抱著到處找機會的心態,總是無法安心工作。
擔任保險行業的人,必須每天精力充沛的南征北討,努力開發客戶,不但要管理自我情緒,更需要面對各色各樣的客戶的衝擊,能夠以高度的EQ來面對,才能身心平衡的度過每一天。因此,吳景部最傷腦筋的事,就是把流動率由50%降到10%以下,如此節省下來的徵員費用,才能貢獻到利潤上面,這一個問題,讓他坐立不安,吃不好,睡不著,不知如何是好。
假如你是吳景部的顧問的話,如何為他提出一套解決方案,穩定人事,提高獲利率?
*********************************************************************
My comment:
降低人員流動率是人力資源管理重要課題之一,可從四個方向來探討可行性方案:選才、育才、用才與留才。
一、選才:透過遴選制度任用「對」的人才
保險業已不再像從前只是低學歷或沒有其他工作選擇的行業,已順應環境轉型成為「財務顧問師」的服務業,人才是重「質」而不重「量」。所以在面談新人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套「遴選制度」,分別從「個人背景」、「人格屬性」以及「能力/潛力」三種層次,如「漏斗」般的篩選出適合從事的人選。而非由主管主觀性判定或來者不拒,必須加入客觀的測量方法,如此才能在一開始就將不適任的人先過濾。
二、育才:導入褓姆制度提昇訓練成效
該處內部的養成計畫與訓練制度已經相當完整了,但仍有不少人會遇到瓶頸或是業績差的窘境。制式的訓練是套標準化的課程,對每個人的成效仍具有差異性的。建議導入「褓姆制度」,由資深菁英一對一擔任半年期的輔導者,不論在工作上或生活上都能提供個別化的協助,讓新人除了能有一般的訓練外,更能在個案上或是情緒上隨時獲得指導。
三、用才:強化目標管理
人盡其才是公司用才的目的,主要透過績效管理來評估,就是利用客觀的方式或工具來評估員工對公司的貢獻度。透過為個人量身訂作的目標設定,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績效評估,隨時針對員工的異常狀況進行問題點的討論,並持續觀察員工績效改善的長期趨勢,藉以配合激勵制度的實施。
四、留才:提供非物質性激勵與深入關懷措施
針對個人設計的獎酬制度與晉升制度是無庸置疑的,但若能將獎勵制度或福利措施擴及到員工家人,如表現良好者,每年提供全家人健康檢查免費服務、旅遊行程全額補助等。除能關懷其家人的福利外,也能讓家人與員工一同分享喜悅,並支持其在工作上的全力發展。
透過【選才→育才→用才→留才】整體流程再造,加上與人員充分雙向溝通,相信人員流動的問題將能大幅降低。所降低的成本,再回饋利用在忠誠度高及績效高的人員身上,必能形成良性循環,讓業績蒸蒸日上。
(end)
- Dec 15 Wed 2004 08:45
【突破227期個案】降低流動率,提高獲利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