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4月創立的國民服飾Lativ原生網購品牌,能在2011年締造出40億元營業額,發放最高40個月年終獎金,寫下台灣自有品牌的傳奇新頁,如果要給一個成功方程式的話,可以簡單的說是「台灣製造」+「平價好品質」+「網路銷售」=獲利。

 

「平價好品質」與「網路銷售」這兩項特色在服飾市場上是相當多見,有品牌經營實體連鎖通路的銷售模式、有透過大宗批售模式、也有小眾品牌在網路市集的經營模式,在這麼競爭激烈的飽和市場中,Lativ能脫穎而出的關鍵要素就是靠著「台灣製造」的品牌訴求。過去Lativ提出多種足以打動人心的情感訴求,諸如「台灣製造-需要您的支持!」、「Lativ願意為台灣成衣業在網路找一條生路」、「台灣製造的Polo衫」等,對消費者而言,過去知名平價品牌如Hangten、佐丹奴都成了「made in China」,許多人反而對於品質的認知就打了折扣,即使這些品牌多以知名偶像代言人方式拉抬價值感,但消費者著實難以找到強而有力的支撐點告訴自己說「我喜歡這個品牌」。

 

相反的,Lativ打著「made in Taiwan」的號幟,如同對大家喊話「買Lativ就是愛台灣的表現」,這樣的訴求雖然源自於選舉語言,但在消費市場上,同樣具有情感凝聚與渲染的效果,加上網路口碑傳遞效應,以致Lativ的銷售業績能在短短幾年呈跳躍成長。

 

然而,在2012年初,Lativ很突然宣佈產地移至中國大陸,這對很多為了擴大產能或降低成本的企業而言是種經營策略的選擇,但對眾多支持Lativ原始初衷的顧客而言,無疑是被大大的打了一大巴掌,如同是一種「變心」行為,當初標榜著要支持台灣自有品牌以及要給台灣製造業成長機會的情感訴求,如今卻打破原有「承諾」,也難怪會立即引發輿論撻伐,甚至發起拒買活動。

 

從前面提到的成功方程式來看,Lativ少了「台灣製造」,就跟一般的平價品牌沒什麼差異了,消費者沒有「愛台灣」的購買理由,甚至還蒙上「被騙」的負面認知,未來只能陷入與競爭者打價格戰或代言人比較的紅海競爭模式。

 

我們都知道品牌不只是一個名字,是一種與消費者持續溝通的價值,也是一個對顧客的承諾,這承諾不論是理性的產品功能品質,或是感性的心理感受,既然是種承諾,就得善盡所謂的行銷道德。從Lativ的個案來看,只是把「台灣製造」當作行銷利器,並沒有體認這就是一開始的品牌承諾,也希望這個風波,能讓所有企業及行銷人有所借鏡,尤其是訴求「台灣製造」的品牌,倘若這項承諾得有所改變,也必須與顧客充份溝通,而不要逕自改變;若欲採「愛台灣」的品牌策略,要小心評估是否有長期履行承諾的決心與能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愛台灣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喊的,是要真心而長久去實現的。

 

 

※邀至行銷管理理論解析與實務應用【曾光華著】20129月五版專欄文章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