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行銷企劃的範圍很廣,小至一項促銷企劃,大則如公司的年度行銷計劃,程序上不外乎都是面臨問題的分析與釐清,並在瞭解公司本身擁有哪些優劣勢、機會點及可用資源後,相對地推演出適切的發展目標與策略,最後延伸出執行計劃。

 

企劃這項工作其實並非難事,個人多年的經驗中,歸納起來常會遇到三大問題:

 

一、問題定義抓錯方向

 

企劃總是有其目的,而所謂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特定問題。我們最怕的就是「文不對題」,其中常有許多原因:包括主管交付任務時解說不清或是聽者會錯意、將表面問題當作實質問題、或是過於主觀判斷等等。舉例來說,如果最近公司的0800進線電話激增,企劃人員未深究是否有顧客抱怨比例提昇,只單純地認為更多消費者關心公司新商品,而提案增加客服人員,反而可能造成錯失對應市場口碑的黃金時間,形成難以估計的損失。

 

要對症下藥,甚至是一針見血的不二法門就是「抽絲剝繭」,可以使用的工具相當多,像是Why treeMECE、柏拉圖分析等等,並從不同角度與層面思考問題與解構問題,才能充份掌握真實問題所在,有時候,在問題分析的過程所得到的樂趣與收穫,甚至遠大於一份企劃案的完成。

 

 

二、老闆總喜歡畫大餅

 

我們常會碰到左手「呼口號」,右手「喊目標」的主管或老闆,說好聽點稱作「設定願景」,講白的就是「畫大餅」,隨興喊個成長50%或是訂立短期躍居市場No.1的嚴苛目標。如果企劃單位不加思索而一味附和、自我催眠的話,執行單位只會提前放棄,在未來把時間耗在做不完的差異分析與檢討,到頭來只有適得其反的內耗後果。

 

「做足功課」與「自信表達」是說服老闆將夢想趨於務實的兩大撇步,有詳細的競爭者與顧客分析、清楚而順暢的策略邏輯、以及合理的挑戰目標(一般會設定115%)。而在面對老闆的終極挑戰目標要求時,事先的QA模擬、分析數據的備齊、加上陳述時說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期共同訂定合理的目標設定。例如下個月某競爭車廠要推出新車,在沒有任何新商品或是促銷活動下,我方市佔率還被要求提高,企劃單位得提出防禦性策略加以因應,如特仕車或零利率促銷的推出,讓市佔率維持原有水準。

 

 

三、目標與實務操作脫節

 

企劃人員常自認為「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但也常被第一線單位譏笑是「沒實務經驗的Trouble maker」。若不瞭解實務操作,所提企劃目標及內容很可能滯礙難行或造成第一線諸多困擾,那麼執行效率或落實度勢必不佳,更別說能達成行銷目標。

 

換句話說,即使我們所推出的商品對消費者很具吸引力,但與第一線銷售單位認知不同、或是有利益衝突的話,那行銷效果鐵定大打折扣。所以建議行銷企劃從事人員,平時要多利用機會「親赴戰場」,親身至市場第一線瞭解實務操作狀況與需求,也多以客觀角度觀察市場趨勢與消費者行為,除了能瞭解各項作業環節外,更能直接感受顧客需求與使用心得,目標設定及企劃內容才能更為務實。

 

多用心才能訂出好目標

 

其實,企劃構思與目標設定過程中,難免會有些盲點存在,但是若心態與行動上能多問、多看、多交流,就能有更好的Idea,而多和不同領域的同事或朋友交換意見,也能得到許多寶貴的意見回饋或是觸發更多創意的Hint,讓行銷目標更有意義與可執行性;反之,過於馬虎或虛幻不已的目標,會造成公司內部成本的浪費或是士氣的打擊。總之,設目標很簡單,但要設定「好」目標是得多用心才辦得到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