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futurewen/1381197081-777527807.jpg)
最近在廣播中聽到7-11思樂冰有「氣溫超過30度大杯半價」的促銷活動,就覺得很有趣,拿氣溫來當促銷標準,也許以前就有許多例子,但沒什麼印象;加上小時候的我,也是思樂冰的愛好者,高中時在7-11打工,思樂冰喝到肚子都會撐,所以會特別注意。
7-11在Facebook的粉絲頁的促銷訊息是這麼寫的:『思樂冰→夏天為什麼不快來?好想吃冰清涼一下嗎? 沒問題~~4月份只要中央氣象局發布預測南部天氣超過30度,全台的思樂冰就大杯半價喔!!快來看看如何在4月享受到夏天的清涼吧!! 』
當然還有其他媒體應用,包括電視廣告(10秒)、廣播、思樂冰網站、電子報,以及店頭佈置等。
我本來還在好奇這所謂的氣溫超過30度要怎麼判定?是在每個門市外頭都設有電子式的氣溫顯示器,還是就是個噱頭,不管有沒有30度統統都給半價優惠?結果是基於氣象局的一週天氣預報資料,而且為了避免南北氣溫差異的問題,統一使用南部天氣溫度數據,只要預報最高溫有30度(含)以上就行了。
實際上,門市作業是這樣子的,由總公司統一發佈通知,一星期公佈兩天,每週一公告當週週三至週日執行日期;週五公告下週週一~週二執行日期。而門市會在門口、櫥窗或顯眼處張貼當天半價優惠的POP,以及主動話術告知「您好,歡迎光臨!思樂冰 今天大杯半價!」
我覺得有幾個特點:
1) 具話題性:拿氣溫來當訴求,容易形容被討論的話題,因為新鮮有趣,也容容易吸引媒體報導。
2) 高連結性:直接會讓人有「越熱,越是要喝思樂冰」的解讀,同時形成認知,促使消費者為了「半價」而積極採取行動。
據我任職於7-11的好朋友轉述,促銷效果當然好得不得了,半價日業績是平常的10倍以上;但較去年同期比起來,反而沒有成長,我想這就真的得怪天氣了,以近年溫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四月天的南部天氣要超過30度應該是理所當然,但今年就很怪,沒幾天就來一道鋒面,溫度起伏變化之大,要超過30度的天數大概會比預期的少吧。不過我想對思樂冰而言,真正的季節還沒到呢?四月份的促銷只是個「前戲」,在夏天來臨前,先建立或remind消費者「思樂冰」這個品牌知名度,好好「養客」一下。
但我在想,這樣的活動會不會引起客怨ㄚ?要是預告沒有超過30度,但實際有超過呢?因為我們的氣象局預報誤差是常事,要是消費者拿著氣溫計拿去門市裡討公道,那怎辦呢?想當然爾,就是推給氣象局囉,誰教氣象局報導失準呢?7-11就是基於氣象局的預報資料來實施半價活動,並非7-11不夠誠意;但要是顧客很盧很盧,我想門市可以很彈性地對應,就給他半價吧,反正其成本低得可以,不會造成多大的損失的。
看來許多行業不只是靠天吃飯,有時還得靠天做促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