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三千公尺理論


我自己有個「三千公尺」的比賽理論,即使是種徑賽,但人生或職場某種程度就像是一種徑賽。

先回憶一下我高中三年最難忘的一件事:三年三面三千公尺賽金牌。

記得國中畢業那年暑假,考完高中聯考後,跟兩位好友興致勃勃地去參加舒跑盃馬拉松賽,說真的,我也忘了是幾公里的距離,只記得那時三個人本來是一起慢跑,跑著玩的,但跑著跑著,看到前面的人就想要追趕過去,就真的開始「玩」了起來,就一個人邁開腳步,也不知終點在哪裡,一個一個地追過去,越跑越起勁,越跑越有趣。沒想到抵達終點時,我拿到一張「38」的號碼牌,咦~是幾千位參加者中的第38名耶。我怎麼想到沒想到我居然會長跑,還能跑出這樣的成績。

後來上了台中一中,開學沒多久就有運動會,一年級26班,基本上每班對每個徑賽項目都要報名,三千公尺是最長距離的項目,班上都沒人自願,那時的我想說試試看好了,就報了名。

比賽當天我還請我的那位好友來幫我加油,因為我請他幫我數圈數,我記得一圈是250公尺,所以要跑12圈。一開始我是處於落後集團的,但我照著自己的步伐慢慢跑,看著領先群在那麼前面,本來還有點擔心可能追不上了,但我的眼神盯著前面那一個選手,一個一個追趕,等到第八九圈的時候,我已經追得只剩下兩三個人,最後拿到第一名。

但有幾個選手在賽後抗議,認為我少跑一圈,因為他們都不覺得我有超越過他們,高中的我的確是瘦得比較不起眼,但經裁判確認數圈記錄員的記錄後,還是確認我是第一名,而得到一面金牌。

後來,我被發掘去參加田徑校隊,主練長跑,因而學到長跑的呼吸技巧。但因為那時的我興趣並不高,而且練跑的時間都是要趁中午午修的時間,別人在睡,我們頂著大太陽練跑。不久後我就主動退訓,當個平凡的學生。

到了高二,選了社會組,但新同學還是知道我高一的事蹟,自然就被推舉參加同樣項目。高二那年因為有先前訓練的底子,所以是輕鬆地拿到金牌。

到了高三,其實荒廢了一年多,而且對手有個實力強勁的校隊,基本上困難度是滿高的。比賽當天,時間應該是下午兩點吧,所以我中午不太敢吃午餐,只塞一點麵包而已,怕跑到一半肚子劇痛。實際上心情是滿緊張的,因為心裡想著我到底能不能三連霸,所以一直在心裡面告訴自己說「可以的,一定可以的」。

一起跑,我落在中間,一群人在前面,校隊跑在第一位,哇~領先半圈多耶。我數著自己的呼吸,看著前面有幾個人,以穩健的步伐前進著,一圈圈地跑,在直線跑道上,就加快速度超越前面一個。跑了六七圈,天呀,校隊還是領先我半圈,但至少已經超越好幾個人,我告訴自己還是有機會,速度可以加快一點,縱使我已經上氣不接下氣,而且肚子很痛。過了兩圈,跟校隊的差距逐漸拉進,「我快追上你了」,等到第十圈我已經追上了,跟在他後面緊咬著,那時的我鬥志越趨高昂,心裡想著我要在最後半圈轉彎處一舉超越,因為在轉彎處他要再超越我要花更大的氣力,那是我唯一的機會點,因為我的體力也到了極限。這樣的計畫,到了最後一圈後半部,我真的使出全力超越他,拼命地往前衝刺,我隱約聽到跑道兩旁有加油聲與狂叫聲,但我就是拼命地跑,最後我跌倒了,在終點線後往前倒翻了兩圈,被人扶起來時,我確定我完成了心願了。同時我也看到了校隊教練的失落感,也跟我說聲恭喜。但我也因為太拼了,雙腿廢了兩天才能較為正常地行走,但犧牲是很值得的。

那是我高中三年最喜悅的回憶。現在的我,身材早已變形,要跑三百公尺都會氣喘如牛了。

不知是這個事件還是我本來的個性,在價值觀中,我總覺得一開始的落後並不代表最後贏的人不是我,只要我有信心,只要我有毅力,在過程中我不斷地超越前方的目標,超越一個再超越另一個,我知道最後第一個抵達終點會是我,就算是實力有所差異,但意志力能激發潛力的。

在工作上我也是以同理可證的心態面對,我不算是閃閃發亮的人,但我會像海綿一樣不斷吸取別人的長處及累積實力,對於升遷或成就我並不急著要立刻實現,但我知道我還要繼續超越,不管是鴨子划水或是積極努力,終究是會抵達心裡所設定的目標的,那時的人們都會投以驚訝的眼光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uture 的頭像
    future

    遇見future的wen

    f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