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聞有感】13歲鋼琴才女 400個耳光打出來的

***************************
13歲鋼琴才女 400個耳光打出來的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樂聖」貝多芬幼時被父親逼著練琴,練不好就賞耳光;這種情景竟然發生在大陸。在日前舉辦的舒曼盃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中,十三歲的瀋陽女孩胡丁琦日前在舒曼杯(亞太)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中,囊括四項冠軍、兩項亞軍,成為此國際賽事創辦以來的最好成績,丁琦被冠以「鋼琴才女」。不過,才女是被父親三年內四百記耳光打出來的。

丁琦成名後,父親胡振東卻表示,如果能重新選擇,不會再逼女兒學琴。

人民網報導,丁琦從五歲開始,在父親的逼迫下,每天坐在鋼琴凳六到八個小時,苦練鋼琴。只因胡振東深信「不打不成才」,必須嚴格訓練,才會有成果;只要他認為小丁琦練琴偷懶,立刻「送上」耳光。

胡振東回憶,一天,丁琦厭倦了鋼琴,磨磨蹭蹭地不到鋼琴凳上去,他一怒之下,就給了兩個耳光。小丁琦對父親又怕又恨,但又不敢當面反抗,把憤怒和不滿全發洩到琴上,手指狠勁地敲彈琴鍵。這讓胡振東更不滿,抄起地上的拖鞋向女兒抽去,小丁琦白嫩的臉頰頓時出現一片血印。母親王國花實在看不過去,心疼地把女兒摟在懷中,卻不敢多說一句。因事先夫妻有約定,當父親修理孩子時,做母親的不准插手干涉。就這樣,小丁琦五到八歲三年中,被父親打了四百記耳光,直到後來她真正熱愛上鋼琴。

丁琦九歲,父親帶著她到北京尋訪名師。學鋼琴是「燒錢」的選擇,那時,胡振東沒有工作,王國花每月只有六百元人民幣的收入,給丁琦請老師,每節課就要五百元,還不包括父女兩人租房費用和日常生活花費。

為了省錢,胡振東在北京最偏遠的郊區租了一間房;為了學琴,父女兩人往返至少要搭七個小時的車。女兒上課時,胡振東沒有地方去,有時就站在寒風中等,任漫天飛舞的雪花灑在身上,自己成了雪人。

由於胡振東和妻子分居兩地,王國花患上嚴重的神經衰弱,腦中整天想的是如何掙錢供孩子學琴。胡振東為了讓女兒學琴,戒菸酒,戒吃肉,長期的營養不良和高度緊張,使他九十公斤的體重降到六十五公斤。即使如此,這樣的狀態只維持了幾個月,胡振東就再也拿不出錢來了,最後只好把瀋陽的房子賣掉,讓妻子住回娘家。

在北京學習的兩年間,丁琦進步迅速,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她沒有考上中央音樂學院。正巧深圳藝術學校到北京招生,丁琦輕易上榜。

二○○一年八月,胡振東被檢查出胃部有一個腫瘤,需要手術切除。考慮到手術要花錢,胡振東放棄治療。胡振東帶著妻女回到家鄉,得知舒曼盃全球青少年鋼琴大賽亞太地區決賽在深圳舉行。他終於等到讓女兒揚名的機會。

比賽中,丁琦以幾乎完美的演奏,征服來自世界各國的評委,一人囊括專業C組、貝多芬組、巴哈組和高級組的四項冠軍及兩項亞軍。如果在明年六月的德國總決賽奪得前三名,她的名字就會被刻在世界鋼琴史上。

丁琦終於成名了,但在掌聲和鮮花背後,胡振東感到前所未有的沈重,並開始深思,以剝奪女兒童年的快樂和全家拚命做代價培養女兒成為鋼琴才女,究竟值不值得? 【2005/12/01 聯合報】
***************************

【新聞有感】

『丁琦終於成名了,但在掌聲和鮮花背後,胡振東感到前所未有的沈重,並開始深思,以剝奪女兒童年的快樂和全家拚命做代價培養女兒成為鋼琴才女,究竟值不值得?』

以前看到這類新聞,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當自己已為人父,需要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時,看到這則新聞後特別有感觸。。。

#我會不會這樣做呢?

應該是不會吧。

雖然我也是從小被打到大的,會被打是因為不乖,而不是被逼著要學什麼東西。基本上我母親是不強制我應該要學什麼,全憑我自己的意向而發展,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她只希望我不要變壞,而她唯一的方式就是「打」,遠比400個耳光來得多啦,從結果看來,固執而頑皮的我,雖然被打的過程是痛苦的,這樣的方式的確是有效。

我想我的基本原則有三個:
一、不要變壞:
我想這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義務吧。我不求我的小孩會是人中之龍或人中之鳳,只要他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心地善良不會被帶壞,過得幸福快樂就足夠了。而在維持不會變壞的過程中,為了糾正不好的行為或習慣,該「打」還是得「打」,畢竟「痛」還是會讓小孩子能夠記住什麼是不該做或是不能再犯的。只是現在都是媽媽在扮這個黑臉,所以我老是被抱怨,總是在當白臉。

二、順其自然:
每個小孩的腦袋都有特別發展的地方,比如說,有的小孩比較早會走路,或是比較早會說話,或是比較會記的圖象等等的,從小大人可以依照他特別敏感或是比較有興趣的部份,以加強或獎勵的方式,讓他順其自然的發展。至於以後到底要學什麼,我想我應該都不會限制的,但我至少會堅持一件事,就是會要他學「書法」,除了可以陶冶性情外,因為我記得「字如其人」這項道理。

三、鼓勵引導:
在成長的過程中,以正面、激勵式的教育是必然採行的方式,比較能維持他學習的動機及興趣。當然,「受挫力」的培養是一定要的,而這受挫力不等同「耐打」,新聞中的丁琦因畏懼而承受著,對於人生的其他事物是否也是同樣態度,如果這樣,我想其人生態度是否會變的消極而沒有自信呢?或許得了國際賽榮耀,但會不會僅止於鋼琴呢?我想這並不一定是件好事。

一般父母都會希望讓自己的小孩能夠高人一等,或是在學校能考第一名。但我想我會是希望小孩能有快樂童年的爸爸,因為我覺得「童年」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除了是能夠保有「Happy Memory」以外,更會是個性塑型的重要過程,我相信有快樂的童年會有樂觀的個性,也不會老是埋在書本或學習壓力中,反正我本來就是個童心未泯的老爸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uture 的頭像
    future

    遇見future的wen

    f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