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 process.jpg

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前後,通常會經歷五個階段,稱之為購買決策過程:

 

(一)問題察覺:一般是指主動發現心理或生理需求,以及被動受外在刺激引發購買動機。

 

(二)資訊蒐集:包括內部蒐集與外部蒐集,前者指的是從自身的記憶中(過往經驗或外部資訊)獲取資訊,後者就包括外部廣宣物、媒體、個人人脈等,甚至透過網路查詢專家意見或口碑反應。

 

(三)方案評估:資訊蒐集後會做過濾與篩選,在自己認為重要的品牌或重要的考量項目進行評估,包括產品屬性與其重要性,以及品牌所代表的價值或特色等,在內心做比較與計算。

 

(四)購買:經過上述的評估過程,對不同的方案會有不同的購買意願,而做出最後的購買決策,會包括要購買哪種產品品牌、要購買多少數量、要在何處買,以及何時買等相關的購買決策。

 

(五)購後行為:消費者在購買與使用一樣產品後,會產生滿意度,實際表現優於預期表現的話會感到滿意,反之則會覺得不滿意。滿意度越高,重複購買的機會就越高,甚至會主動推薦他人;若不滿程度高,則會有客訴甚至訴諸媒體的激烈情況發生。

 

企業會基於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設計與提供行銷活動,促進知名度的提升、好感度的建立、優惠活動刺激購買慾等效果,甚至也會為了滿意度的提高而進行持續性的顧客關懷或保固服務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