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總體環境.jpg

經濟學區分個體經濟與總體經濟,行銷環境也區分個體環境與總體環境,前者指和行銷部門及活動比較有直接關係的因素,如企業內部、媒體商、中間商、消費者、競爭者等;後者則是影響層面較為廣大或深遠的、或較難以控制的力量,像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等,從中分析可以瞭解品牌或企業的機會與威脅,以能掌握環境變化與趨勢,進而能制定與執行適當的行銷策略。

 

(一)政治與法律:執政黨的理念與各級政府的政策、法令、施政措施等,會影響企業的營運與行銷。例如電動車五年免徵貨物稅,為了鼓勵產業發展與市場接受度。

 

(二)經濟:包括景氣與通貨膨脹、家庭所得、國際經濟與匯率等。基本上是與「消費力」與「購買意願」相關的經濟指標,例如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長期調查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包括投資股票時機、國內經濟景氣、家庭經濟狀況、耐久性財貨時機、物價水準及就業機會等六大指標,可作參考。

 

(三)科技:原物料突破有助新產品開發或提高產品價值,生產技術突破能提升品質與功能或縮短產品生命週期,而目前最具影響力的則是資訊科技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科技的快速進化與應用,創造出許多新的商務模式。

 

(四)文化:由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念、行為特點等所綜合而成的。也有所謂的次文化,係指特定群體的文化,如鄉民(網民)或九零後(1990年後出生的世代)。

 

(五)社會:包括人口成長與年齡結構、人口的地理分佈、婚姻狀態與家庭規模、以及就業女性等重要指標,例如老年化帶來銀髮商機、便利商店或速食業者大量徵求二度就業婦女等。

 

其實上述五大項總體環境項目跟一般環境分析工具PEST是異曲同工,PEST分析是利用環境掃描分析總體環境中的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與科技(Technological)等四種因素的一種模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