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EGO_1  

樂高(LEGO)成立於1932年,至今已超過80年,2014年成為全球第一玩具製造商,同時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品牌之一。但樂高在80年代有每年2位數的銷售額成長率,90年代大幅增加商品數量,營收卻只要小幅成長,反而使獲利大量減少,甚至在2003年瀕臨破產窘境。

 

樂高在2004年起,做了哪些事,或是掌握了哪些關鍵因素?簡單來說有四項:

 

1.產品聚焦。清除過去過度多角化的事業與商品,注入資源在核心產品發展上,並確保每一個積木與不同樂高主題或組合的相容性,讓產品建構成一套「整合系統」,不只是單純的玩具而已,具有無限樂趣與想像力。過去把數位科技(如電玩)視為競爭者,結合後反而成為一項競爭武器,將威脅轉化為機會。

 

2.開放創新。過去產品開發是由權責主管決定的,並非顧客導向,以致常有滯銷商品。後來樂高採行開放式創新,讓樂高專業玩家、粉絲透過社群互動收集創新能量,甚至參與創作。做到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以及共同創造(Co-creation)的效果,讓產品價值能經由顧客彼此宣傳與相互影響。甚至打造Cuusoo創作平台,讓粉絲分享創意作品,若有1萬名網友投票支持,就有機會量產上市,並且與創作者分潤。

 

3.創新矩陣。以前以為跨領域或新事業的發展就是創新,多因為不擅長而鍛羽收場。後來樂高將創新做清楚的定義,區分三種類型,並應用在公司各項價值活動上,如圖所示,稱為創新矩陣,讓每項活動都有創新價值的產生。

 Lego Matrix    

4.社群行銷。能夠長期經營顧客或開發新顧客的最好作法就是「持續與顧客對話」,例如,每一個樂高系列產品都有自己專屬的微型網站,自製節目與電玩遊戲創造 故事行銷魅力與增加消費者的情感連結度,透過樂高兒童專屬社群網站影響同儕刺激購買,也為成人市場設立 The Brothers Brick部落格持續性溝通。

 

樂高還有其他造就成功的思維與作法,如將積木數位化,可縮短開發流程;以總生產成本概念,有效掌控利潤;先鎖定通路,再鎖定孩子等等,大家可以再深入探究。

 

 

資料來源:【玩具盒裡的創新-樂高以積木、人偶瘋迷10億人的秘密】、商業周刊1426-樂高變全球最有影響力品牌之創新解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uture 的頭像
    future

    遇見future的wen

    f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