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過去八年都在偏遠地區工作與生活,雖然假日還是常到台北,但真正開始體驗台北上班族的生活,才不到兩個禮拜。所以從這篇文章起,我會開始記錄我所體驗到的台北生活。
在我第一天上班嘗試搭公車與捷運之後,從第二天開始我就決定固定當個「捷運族」了。
為什麼呢?
因為從我住的地方走到市政府站2號出口約100公尺,只要在忠孝復興站轉搭木柵線到南京東路站,總共只要4站(市政府→國父紀念館→忠孝敦化→忠孝復興→南京東路)。然後在沿著南京東路的騎樓慢慢走到公司,不到十分鐘,整個算起來約20至25分鐘而已。算起來比搭公車方便許多咧,而且還有一些BENEFIT:
(1)早上有捷運報可看。
不管是蘋果的爽報或是聯合報的U-Paper,都可以在坐捷運時打發點時間。雖然我坐捷運的時間很短,至少能翻完一份。若意猶未盡的話,還能將另一份捷運報帶到公司,邊啃早餐邊翻閱。
很多上班族都會人手一份,不管等車、坐著、甚至慢慢走著,都在看,但在車廂裡要是很多人都拿著報紙,其實難聞的味道還是很明顯。
爽報跟U-Paper比起來,個人還是不得不佩服蘋果的「專業」,挑選的題材或圖片還是較聳動或吸引人,不過對我來說,都只是翻一翻,有時還覺得看廣告比看裡頭的內容有趣多了,但光這點,報商的目的就達到了。
(2)捷運一路都有冷氣。
台北實在是太熱了,即使我七點多出門,溫度就至少27度以上了,捷運的冷氣比較強,走起來也比較舒服,這點就比公車來得好了。
(3)有看不完的Modern OLㄛ。
也許是鄉下待久了,看到一車子或一路上那麼多穿著時髦的OL,總覺得新鮮不已,倒不會覺得很是興奮。至少可以看她們穿著什麼樣的「流行」在身上,畢竟台北是個時尚都會區,要多感染這樣的情景跟氛圍。而且,一天上班不是盯著電腦看,就是開一堆會,「中和」一下視覺是有其必要的。
(4)上下樓梯可以當運動。
原想過每天早睡早起,一早可以在附近的籃球場做做運動,吃好早餐,再不急不徐地去上班,畢竟只是一個傻子在想的事情。為了能有點運動效果,搭捷運出入口或電扶梯都是需要走路的,藉著上下樓其實也是會有運動,尤其是忠孝復興站那個超高電扶梯,即使順勢走上去,也是很費力的。
十幾天下來,我發現到原來坐捷運也是要有「撇步」的!!
在車箱裡擁擠其實是可以被接受的,但要是在行走的時候是處於擁擠狀態,前面卡著一堆人,走起路來得像蝸牛的話,這種擁擠是我難以適應的。
所以,為了讓「上車→到站→開門→上電扶梯或出口」整個路徑可以銜接得很順,要在哪一定點進入得算得準準準,尤其在人潮多的時候,位置算得對,你就能衝第一,不會跟別人擁擠到。所以,包括中間要轉乘換線,我把來回要在哪一個定點是「最佳解」都試驗且熟記了。後來坐捷運就較為得心應手,也因此避免了許多「塞車」的無奈感了。
這段時間也發生過幾件糗事:
即使只有四站的距離,也可能因為站數不多,有幾次看到車子停了、門開了,就很自然地走了出去,往電扶梯快步走去,但「咦~難道是我記錯定點了嗎?怎麼上電扶梯的位置怪怪的」,等到了出口處,才發現我提前下車了,甚至有一次還是刷卡出站了,才發現錯了,還多花一次車錢再進站一次哩。
有一次在木柵線,自以為聰明地在對的定點擠進去車箱,我剛好卡在門前,心裡還在竊喜著「待會門一開,我定當是衝第一個出去的」,聽到嗶嗶聲,門要關起來時,可能是我離門太近了,頭就被門撞到了,第一時間我還不知發生啥事咧,人果然不能隨便暗爽,馬上就來個「當頭棒喝」,還滿糗的。
捷運真的很方便。
如果哪天退休的話,我在貓空開個小店好了,每天一樣搭捷運上下班好了,同樣轉乘木柵線,然後再轉搭「貓空攬車」,多愜意呀。不過一碰到打雷就會停駛,被電到還得了,還是別作白日夢的好ㄚ。。。。
2007/7/13
- Jul 13 Fri 2007 13:29
城市鄉巴佬的生活雜記之一《搭捷運上下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