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既然有《1》,理應會有《2》,是的,我沒那麼優秀,跌過一次還是有可能會跌倒的,而且還是有點重蹈覆轍。

 

07年我離開汽車業,那時正值金融風暴,也是職涯的十字路口,後來跑去飲料業,待了一年後(經歷與本文無關,所以場景直接跳到09年),那時某個長期與前集團合作的廣告公司,因為承接新品牌的上市任務,一個具歷史意義的新品牌,邀請我加入他們的團隊,從事服務客戶的工作,我知道那位老闆考量的是我擅長寫報告、熟悉集團文化與長官思維、且熟識多年(我是甲方,他是乙方)。而我,那時也正值思索是否要回集團或是尋覓另一個消費性產品的行業,一聽到『廣告』,那是我從小就很想從事的工作(我從提過,當初聯考第一志願是政大廣告,第二就填中正企管了),一個充滿創意與想像力的工作,加上能參與歷史性品牌上市的任務,以圓夢的角度,我欣然接受踏入廣告圈了。

 

我記得我還特別找同樣在廣告圈的小胖同學聊聊,再怎麼樣他在這圈子也有點油了(我指身材),他給了我一些過去的資料作參考,給了簡單的鼓勵,但我知道他其實是有些擔心的,難怪他會說我還是適合當甲方,經過一年的驗證,他是對的。

 

我曾在自己的部落格寫道:「Account等同創意與客戶間的溝通橋樑,這兩方通常都各有各的堅持,這中間的拿捏、斡旋、溝通真的是門藝術,優秀的Account要有如銅牆鐵壁般的臉皮、善於察言觀色的敏感sense、滔滔不絕且頭頭是道的俐落口條、預先設想超越期待的靈活反應、信手捻來的簡報製作等能力,才足以應付難搞的客戶、以及總是容易情緒化與擇善固執的創意人員們。」

 

但事實上,那是我離職之後寫的,過程中的我並不勝任,直接就結果寫主因好了:

1.自以為會寫行銷策略就會做廣告,跟寫報告一樣簡單。

我並沒把腦袋放空,以為在過去的訓練下,行銷策略都很會寫了,廣告只是其中一環,哪會有甚麼問題,我還是用既有想法與認知看待這一行。但這工作,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在「溝通」,不論是對客戶、對創意、對下包商、對自己的團隊等,只有在夜深人靜時才有機會寫說帖或跟客戶溝通的資料。然而,寫報告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得用廣告的語言,不像過去要包裝成複雜有學問的內容架構,反而要將主張直接、精確、簡要地呈現出來,短時間內我還無法適應。沒想到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又把自己禁錮起來了,沒多問也沒多請教,後來想了想,應該是自尊心作祟,心裡想著「以前我是在客戶端,大家一定認為我很優秀,不會連這些小事都不擅長的」,但我也沒把問題拿出來跟老闆談談,一大段時間像是沒搞清楚狀況卻又傻傻地一直做,似乎沒上手過。

 

2.客戶文化的不適應,換了位子卻換不了腦袋。

過去我算是受傳產以及日式管理的文化所薰陶,當我面對的客戶是美式作風與思維時,易地而處時,我的腦袋卻轉不過來。其實廣告工作也是有很多專業,要是我功課做的不足,或是了解的不夠深入,那跟客戶對應起來就會顯得生澀或不順,而該捧的時候也說不出動聽悅耳的話,整個就是卡卡的。這時候偏偏「責任感」這條蟲又跑出來作祟,其實我可以選擇讓AM幫我處理很多事,甚至面對客戶,因為他們在這行業經驗比我豐富太多,現在想起來真是好笑,敢情是身段始終沒放下來過吧。

 

3.整體而言:以為熱情能夠克服一切困難,以為曾經有的三招兩式就能遊走天下,但事實上就是沒做好準備,以致上了戰場就亂了套,也不知該好好求援,因而敗下陣來。真實地體會到:越是需要服務性質的工作,身段要夠柔軟,腦袋與角色轉換也要夠靈活。

 

400天的圓夢之旅,最後還是畫下句號。而最後一根稻草還是家庭,要是我繼續日夜顛倒的工作,健康會出問題,也會對不起另一半。而經歷過這段,才又進一步認知到我自以為厲害之處,不是到任何地方都能有所發揮的,要是一開始的心態沒正確、沒準備好,那麼過程就會亂七八糟。

 

 

【湊字數時間】簡單把廣告公司的體驗跟遺憾列一列:

體驗到了:

>Idea發想的有趣(最有趣的是找許多reference,能激發更多創意)

>傳播策略形成的推演與展開(方法千百種,能賣最重要了)

>文案與art的辛苦(Account有時也得扮演這些角色)

>Event的規劃與執行(眉角多到不得不佩服他們)

>同行間的團隊合作經驗與接觸(PRMediaWebproduction house

>超人般的作息生活型態(真的需要鐵人級的體力與極強的時間管理能力)

 

小小遺憾:

>沒參與到廣告片的實地拍攝過程

>沒參與到model遴選過程

>沒機會接觸更多不同產業的業務

 

最後,所謂事不過三,這主題只有2集而已,其他小案例就跳過吧,或許未來某一天會發生第3集也說不定,就像阿甘正傳的名言「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你將拿到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uture 的頭像
    future

    遇見future的wen

    fu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